close

剛剛好的關係之三

在青春挑戰上,還有一項值得我們注意:

剛剛好的關係3-1.jpg

3)自我認同的狀態

青春期的孩子主要的發展任務就是自我認同,若發展良好他就會有自信,反之發展不佳就會「角色混淆」。根據發展心理學家馬西亞的理論發現四種認同狀態:早閉型、迷失型、未定型和定向型,主要根據是否有危機和承諾來決定:

早閉型認同(未經歷危機即作下承諾):

早閉型的人已經對這些問題有了答案,但並沒有經過自己真正的思考,而是接受別人對自己生命所做的規劃他的認同是以他們父母、師長的選擇為基礎(媽寶)而非來自自己的選擇。因為未經歷過認同危機的自我評量,所以日後無法幫助他應付生命中未來的危機(很多看起來乖乖的孩子是屬這類型的,到了中年才叛逆要尋找自己)

 

迷失型認同 (沒有危機、沒有承諾):

迷失型認同的人還沒有想過自己是誰,也沒有解決認同議題,或計畫未來的人生方向。他們逃避承諾,對自己不確定。自己既不下承諾,也找不到方向。

 

未定型認同(處於危機中,沒有承諾):

這種狀態的人正在經歷艾瑞克森所說的認同危機,他們會主動探索自己的認同和價值觀,同時也感到焦慮與恐懼。但沒有找到最後投入的方向

 

定向型認同(有過危機、也有承諾)

藉由仔細的考慮和整理對自己的認同找出了大致的答案,他們做了清楚、明確的決定。他們很明白,他們是在自主、自由的狀態下做這些決定。經過迷失危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答案,解決了認同危機

剛剛好的關係3-2.jpg

我的孩子在自我認同上更困難,常有一些困惑找我們談,他們在北美是屬1.5代華裔,有自我認同問題再加上中西方跨文化的壓力,慢慢找回她們的位置。(你會發現高中時期就送出國留學,孩子就比較會認同那個國家,因為這正是他們建立認同的階段)在孩子尋找自我認同的時候,適度的讓孩子反抗是好的,這是一個過程,我們只能陪伴他們,去了解他的想法,聽他們說,知道他們糾結什麼,理清楚後再鼓勵幫助他們。

 

C.中年奠基、青春有路 :

中年的這段時間對我們父母自己來說也是我們屬靈生命挑戰最大的時期,因為我們的孩子們天天透過和我們的相處,也在建立他們的自我與屬靈觀念。舉一些我家兒女的例子。第一個小故事

 

  1. 我想這樣打扮!

青春期是一個找到自己的階段,在這過程裡,父母不再擁有以往的掌控,失去掌控會讓父母感到不安。靑少年在發掘自己是誰,想找到自我的定位,所以他們花很多時間在鏡子前面。

剛剛好的關係3-4.jpg

記得我們老大senior prom(高中畢業舞會),當時我們還在神學院什麼都不懂,聽到舞會二話不說,叫她不要參加。後來她說學校說都要參加,結果我們沒幫她預備禮服,她穿著牛仔褲參加舞會,也沒有人邀她當舞伴,她說在舞會中她好尷尬,整晚坐在角落裡吃東西,我們實在對老大很抱歉,但是現在她長大了,她會說「那也沒什麼!」在這個舞會裡學生們其實是不能碰酒精的,而且全程都有學校的老師陪同。

剛剛好的關係3-5.jpg

到了老二,我們已經在教會牧會,很多姊妹告訴我這是一個對小孩很重要的事件、是個長大的儀式,要借給我孩子長禮服。結果邀她的男同學幫她買禮服、買門票、買手花環(corsage)和捧花,買加長型禮車的票(limo)。我們家老二到青春期這年紀特別愛打扮,花很多時間畫眼線、吹整頭髮,在學校同學也會互相談論。一開始我們也會很緊張,趕快劃界線,要孩子們穿正派的衣服,不能太短或胸口太低,她們都算保守。教會總會有一些姐妹會來打小報告。

 

青春期的孩子看到成人的生活,他們會想自己做決定,他們會在做決定中獲得力量,慢慢有做自己而不是做別人的自信。在青春期的初期,他們幾乎每個人看起來、聽起來都一樣,很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等他們漸趨成熟,分別就出來了,她們就更能接受自己看起來跟別人不同。

 

孩子們不想要成為父母所說(規定)的樣子,在頭髮和穿著上面他們會明確表現出不要和父母的意見一樣。如果父母讓這種衝突影響整個關係,青少年會認為父母並不關心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只關心別人會怎麼說跟怎麼想。外表的改變,孩子和父母看得到,但是孩子內心的需求,他不一定說的清楚。當孩子把心思花在打扮外型上,只是一種追尋可以自己作主的開始。我們家老二打扮的功力特別好,她會用最少的花費做最有效果的打扮,她結婚、表演場合、喜宴的裝扮都是她自己一手包辦,也是我們很好的顧問。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啼潮媽 的頭像
    安啼潮媽

    安啼潮媽的空巢隨筆

    安啼潮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