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主恩養育兒女、建立家庭文化(四)
我們要進入第二部分,關於教養兒女,我們學習在敬虔中來訓練我們的兒女也生活在敬虔中。
我們來看兩處的經文:
- 「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3:14-15
-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彼後 1:3
父母的職責包括訓練孩子們怎樣過一個敬虔的生活,訓練包括養育、規範和塑造等,像陶匠塑造他的黏土一樣,建議各位爸爸媽媽著手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訓練。
- 在智力上訓練孩子
我想各位都很著重這一部分,我只做一些提醒,在小學階段:
- 放學後盡可能問問他們上課學習的內容,若你是家庭主婦,鼓勵你跟孩子一起學習上課內容,使你們平時的談話中與他們學習的內容互動,幫他們複習。
- 重視閱讀,我們孩子在美國每年的暑假作業就是老師給一大串閱讀書單,分基本的書單或進階的書單,我們就到圖書館借書,讓他們大量、大範圍的閱讀。你可以為孩子預備閱讀材料,你自己也讀,這是很明智的投資。
- 當我們問孩子學校情況的時候,我們要很具體。陪伴孩子的時間要有一定的量,才能有質的提升。
- 訓練孩子們獨立思考。他們很快就會離開家、離開我們直接的監管。我們需要訓練他們會獨立做明智的選擇和決定。我們關注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我們社區的需要、時代發展走向、流行文化的發展等。常問我們的孩子“耶穌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比如現今的疫情、烏克蘭的戰爭,我們讓孩子們自由發言,儘管他們的觀點孩子氣或是錯誤的,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內心的想法。讓我們的孩子能學會區分以基督為中心的觀點和世界觀點之間的差異。孩子們學習以耶穌的眼光來看待當前的時事,有分辨的能力才不會被帶著走。
- 如果孩子得好成績,記得讚美他後要一起禱告,為神給他在學習上的聰明智慧來感謝神,總是把榮耀歸給 神,無論是能力還是結果。
- 在社交上訓練孩子
我們東方人總是比較注意在知識學業上的發展,一個孩子有好人緣、社交能力好他會比較自在快樂,孩童性格也相對較爲開朗,懂得紓解情緒壓力。透過人際交往,孩子能夠學會尊重別人和保護自己。
*社交能力有哪些?包括
1.認識情緒與控制情緒的能力。
2.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3.表達能力。把自己的感受通過語言、肢體的表達出來。
4.環境應變能力。環境變化的時候會調整自己。
*另外注意培養友善、樂於助人、讚美別人、樂於分享、忠誠、服務他人、誠信,感恩這些美德。
*學習必要的禮儀和規則,這是基本生活技能:個人整潔、衣著端莊、待人接物、參與做家務事等。
*教導孩子們舉止得體、禮貌謙和,這都是我們表達對愛鄰舍的基本方法。
在美國,孩子上高中四年級的暑假,就會去找打工的機會,他們需要支付油錢、手機費用。很多家長上班的公司會提供intern的機會給大學生暑假來申請,我問這些家長,他們會希望孩子們有什麼表現?他們看重年輕人認真的學習態度、謙卑合群多過他的聰明、專業技巧。
- 在體能上訓練他們
我們要教導孩子身體是神給的禮物,他們要保持健康,愛護好自己的身體。孩子們需要定量的睡眠、健康的飲食和大量的運動,至少培養一種運動技能。美國小孩在小學期間,他們的睡眠比台灣小孩多很多,相對比我們更重視運動的養成。一方面,我們鼓勵他們運動,另一方面在運動中他們會獲得身體協調性,以及一些重要技能如運動規則、 團隊合作、領導藝術和堅忍的品格等。
*LA VIDA 我孩子的分享:
我有一個孩子在上大學前,學校要求要上14天的野外求生營,地點在紐約上州的一個高山裡面。他們身上不能攜帶任何電子產品,在期間搭帳篷、攀岩、划獨木舟、爬山等。學習怎麼生火、打水喝湖水、用很簡易的器具煮飯。因為沒有時間概念,對一定要知道下一步事情要做什麼的人會很痛苦,要把這個習慣拋棄打破。每天都沒辦法預期,就像天氣的變化也沒法預期一樣。沒有鏡子,幾乎都忘了在乎自己的長相和外表。沒有衛生紙,用樹葉、鏟子挖坑掩埋。沒有洗澡、大家在湖邊靠唱歌、聊天渡過,生活其實可以很樸實。沒有手機、電腦,人和人之間的互動變多、變得更深。克服許多恐懼:懼高、怕水、怕孤單、怕未知。最後還有60小時的禁食,搭自己的shelter,方圓裡外都沒有同伴學習獨處等。學到不放棄,緊緊依靠神,給了我的孩子很深刻的學習和經驗。
剛剛分享了在智力、社交、和體能上三方面來訓練孩子們敬虔。在孩子年幼時訓練他們敬虔之道,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無論你什麼時候開始向他們傳福音或和他們談論屬靈的事都不嫌遲,為他們禱告永遠都不會太晚。哪怕他們長大離開家了也不晚。使用神給你的每個機會去影響你的孩子們,許多孩子迷途知返是因為父母堅定不移、恆切的禱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