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料理
我是一個身處東西文化的媽媽,對於東西文化的差距我常常會張大眼睛仔細觀察。最近波士頓當選的新市長Michelle Wu吳弭,她的爸爸媽媽都是從臺灣到美國的留學生,從小在美國長大的她成為波士頓市200年來首位經選舉產生的女性及非白人市長,也是美國東岸首位亞裔市長。在她身上看到東西文化融合的許多優點,她善體民意和眷顧弱勢族群的需要,同時也帶著自信和勇往直前的奮鬥勇氣。
當然,因著疫情的發展,我們也看到東西方的人民對於「戴口罩」就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在美國雖然有超過75萬人因著新冠肺炎死亡,4700萬以上的人感染,但是對於是否應該強制規定「戴口罩」卻是紛紛擾擾吵個不休,甚至有些州政府和聯邦還要上法院來理論。在台灣我們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政府一聲令下人民都積極配合。為何東西方會有這些差別呢?
/ 披薩餃:義大利語calzone是義大利的一種糕點,呈類似餃子的外形。披薩餃的材料和披薩相同,配料一般是番茄和莫札瑞拉起司。披薩餃是義大利街頭常見速食之一,也普及至眾多國家。
結婚30多年有一半的時間在美國渡過,我的孩子在美國算為1.5代華裔青年。有時候跟她們溝通起來我心裡要不斷轉換「身分認同」的頻道,才能找到她們的掙扎。我沒有要她們否認美國文化,只是希望她們不要放棄我們的文化和傳統,能看到這兩者之間的價值。亞裔年輕人身處兩個世界,要她們肯定融合兩種身分真的不容易。我需要多了解這之間的差異帶來的想法和價值觀,才能更多同理孩子們的處境和挑戰。
在菲利普•萊斯特寫的《追求孤獨》書中提到:美國文化強調競爭、個人主義、獨立和科技,亞洲文化強調群體、互相依賴和傳統。難怪有人說「兩種文化如拔河般把亞裔年輕人往兩個相反方向拉,而中間的繩索就是他們的靈魂。」有時候我們強調順服權威,要把爸媽(家族)的需要和願望放在個人之上,要為父母犧牲來表達感恩,用間接的溝通方式以免得罪人等等,對年輕人來說西方文化的方式「做你自己要做的事」、「要對自己負責」、「我們以你為榮」有趣輕鬆多了。
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距有時候也蠻有意思的,幫助我截長補短,理解孩子們的想法,同時也幫助我輔導台灣教會的年輕人。我相信孩子們受到雙方文化的薰陶和教育,又認識神成為神的兒女,這都是神美好的心意和計畫,當能看清文化和信仰的混淆,就更能活出耶穌帶來的恩典和平安。
John Ng, “Cultural Pluralism and Ministry Models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D. Min. dissertation,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1985
亞洲文化和西方文化對照表
亞洲文化價值觀:以處境為中心 |
西方文化價值觀:以個人為中心 |
||
強調點 |
內容 |
強調點 |
內容 |
群體主義 |
以群體為身份 |
個人主義 |
自治 |
要達成別人設定的目標 |
要達成個人目標 |
||
對群體有義務 |
被訓練成獨立個體 |
||
責任和義務 |
負有關係性的責任 |
權利和特權 |
對自己負責 |
對別人的義務 |
個人權利 |
||
從義務而產生動機 |
從感受而產生動機 |
||
階級 |
順從權威 |
平等 |
質疑權威 |
強調在關係中的地位 |
減少優越或低下的差別 |
||
接受規矩和禮貌原則 |
不喜歡規矩和控制 |
||
順從 |
被動、謙讓 |
肯定個人 |
強勢、善表達 |
抹殺自我 |
堅持主張 |
||
重視社交禮儀 |
對人坦承開放、容易親近 |
留言列表